首页 > 滚动 > > 内容

“毫厘”之间撬动千亿级产业 苏州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总体规模约占全国30%

发表时间:2023-07-10 12:43:34 来源:苏州日报


【资料图】

走进金鸡湖大道99号苏州纳米城,这里集聚了200多家纳米新材料企业,其中不乏纳微科技、纳维科技等资本市场看好的明星企业,在半导体器件、新型显示与照明、生物医药等领域都处于上游核心环节。这里也是全球最大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综合社区,苏州市纳米新材料创新集群核心区之一。苏州自2006年在国内率先布局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以来,就在纳米的“毫厘”之间撬动了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。

2006年,从美国回国的江必旺带着10个装满各种实验仪器和材料的大箱子,踏上了创业之路。彼时,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在独墅湖畔成立,正式拉开了苏州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序幕。2007年,江必旺创立的纳微科技正式落户苏州工业园区,专注于高性能微球材料的产业化,也是苏州纳米产业的首批落地企业。自2007年创业到2021年纳微科技成为科创板国内纳米微球第一股这十几年间,江必旺见证了苏州纳米产业从无到有的过程。

江必旺选择的是纳米产业中的微球领域,即具有纳米孔道结构的微球材料,由于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基团,对目标生物分子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吸附性能,是生物药分离纯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。但这一关键材料,却长期依赖进口。江必旺介绍,真正做创新技术,没有10年很难成功。对于微球来说,完成实验室的技术研发,他只花了2至3年时间,但是微球的精准制造,实现中试放大和真正的产业化,花了10年时间。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上万次技术攻关,纳微科技成功开发出世界首创的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,打破了海外长期垄断。

江必旺说,“对于纳米技术、纳米材料来说,现在是最好的创业时代。因为纳米材料、纳米技术都是很多产业里的卡脖子问题,以前即使国内能做,导入市场也很困难,但现在为了产业自主安全,下游产业也开始有意识地支持上游做纳米材料的企业。”

正是以江必旺、纳微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批人才、企业以及科研团队、机构,不断累积起苏州纳米产业的发展高度。截至目前,全市纳米新材料领域拥有中外院士28人、“国家重点人才引进”专家83人,聚集省双创团队5个、姑苏领军人才企业102家,高端人才、从业人员总量均居全国首位,其中国家氮化镓顶尖人才80%集聚在苏州工业园区。

而从产业规模看,当前,苏州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总体规模约占全国的30%,稳居全国第一,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。全市已集聚纳米新材料产业核心企业570家,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16家,2022年规上工业产值达822亿元,纳米产业相关企业1128家,产值规模达1460亿元。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国家纳米产业和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,并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。

“和目前各地布局未来产业类似,纳米产业其实就是16年前苏州规划的未来产业。”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梅说,目前,苏州纳米产业生态环境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,今后应该更加注重产业结构优化,例如怎么进一步把产业向下游延伸,通过把产业土壤做得更肥沃,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而在纳米产业的培育发展中,苏州十分注重科技自立自强,牢牢把握创新主动权、发展主动权,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。

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(苏州)自2021年3月获批并启动建设以来,随着国家级平台、领军企业、代表性人才加速落地,国创中心(苏州)在大尺寸氮化镓材料制备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,累计申请核心专利超200项;材料生长创新平台推动可见光通信应用等领域技术指标国内领先。

苏州市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(2023-2025 年)提出,力争到2025年,全市纳米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,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。

标签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人人产业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  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