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滚动 > > 内容

夜雨丨陈嗣红:巫山泡菜

发表时间:2023-02-05 11:25:57 来源:上游新闻

巫山泡菜

文/陈嗣红

泡菜,是巫山菜的灵魂,就如同郫县豆瓣之于川菜。但豆瓣只是调味品,而泡菜既是调味品,又是配菜,还是不可缺少的开胃小咸菜,可菜可汤可炒可蒸可拌,可以任其烹饪技艺的发挥。巫山人的餐桌上是可以没有肉的,但绝不能没有泡菜。巫山,家家都有泡菜坛,人人都会泡泡菜。巫山江东出土的汉代泡菜坛,充分说明巫山人做泡菜已有一千多年历史。千多年前,古巫山人就已经掌握了高超的食物转化技术,这应该归功于盐业的繁荣兴旺。盐是百味之王,巴人善制盐,也善用盐,而将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,是以泡菜腊肉等为代表的美食。


(资料图)

泡菜坛兼收并蓄,蔬菜、水果、药材都可以作为泡菜的原料,让食材焕发出第二次生命。以盐为调料,看似简单,其实要下很大工夫,还得看天、地、人缘。

天缘是气候,北方的气候干燥,泡菜根本不发酵。南方湿热,会发酵过头变腐败。极干燥湿热的气候环境都不利于川味泡菜的乳酸菌生长;地缘是水,也只有川渝两地的水能够泡泡菜,即便是川渝地区,有些太潮湿闷热的地方也难泡出好泡菜,因为必须放很多盐才不会腐败,而咸味将美妙的天然酸爽回甘之味破坏,这只能算是咸菜。

人缘是手,有些人的手能够让泡菜更美味,而有些人的手一沾坛,泡菜便生白花甚至发臭。母亲说,只有善良人的手才出好泡菜,当然,这种说法只是民间对不能理解的现象作出的臆想罢了。泡菜的滋味,是盐水与其他食材调制后转化的复合味道,做的人不同,时间不同,味道也会有千变万化,各有绝技。于是一坛好泡菜,需要深谙此道的人用心调制,并必须俱备五大要素,优质的水源、温润的气候、皮薄肉脆的食材、密封的瓦坛、最重要的是一双能出好泡菜的神秘之手。

泡菜的调味料其实非常简单,基础调料为腌制盐、冰糖、老白干。增香增鲜的嫩大蒜、老姜、紫苏、嫩花椒,调料越简单,越能出自然本真之味。

水的用法也很重要,最好的是天然水,自来水也是可以的,只需用干净水桶静放几个小时就得到优质的能泡泡菜的水。

母亲的泡菜在小镇上是出了名的,她的手粗糙,但出好泡菜。那些从城里来山里工作的年轻人,下班散步经过母亲的家门口,不管是认识或者不认识的,她都会热情地招呼“来坐,喝茶!”然后进屋迅速地抓出一大盘黄瓜、菜瓜、萝卜、青杏等刚泡的泡菜当零食,我们称跳水泡菜,是我们童年唯一的零食。这种泡菜口感微酸脆爽且不咸,泡菜坛子特有的香味能勾起人的食欲,是极受欢迎的下饭小菜,几乎无人能抵挡跳水泡菜的诱惑,一旦开吃就丢不了手,吃过泡菜再来一大碗“三匹罐”,这是普通人家的幸福生活。有些人吃到不好意思,就讪笑着说只怪“家家”的泡菜实在是太好吃了。

陈氏泡菜,来自于母亲传承近百年的泡菜母水,传统加创新,独树一帜,如山间溪流,静水流深,为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泡菜原料源于高山的优质食材,月池乡有我见过的最好的童子蒜,奇香瓣大。玉水村的牛角尖辣椒皮薄肉脆,杨柳坪的“七姊妹”香辣扑鼻,高山蔬菜又脆又甜,庙党、桔梗等中药材也都是泡泡菜的上好材料。

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陈记酸菜米线,是让很多美食爱好者至今难忘的早餐记忆,那些如今已成父母的年轻人,每每提起小时候在老城陈记吃的米线,就是让他们吞口水的童年味道。陈记米线好吃的秘方,是母亲的老坛酸菜,以大白菜、青菜为主要原料,泡足半年方能出坛,这样的天然酸菜熬出来的口感酸爽回甘,专治不开胃。曾有铁杆“粉丝”一年中就有360天每天都来吃一碗(我们春节要休息5天),从不落下,就算哪天有事,也会叫儿子或孙子来打包一碗带回家。

巫山,气候温润,空气纯净,立体多样,森林覆盖率高达近百分之七十,非常适合泡菜的天然乳酸菌发酵,在这样的环境里,泡出来的泡菜低盐脆爽,一坛泡菜水不停地良性循环,可以千年不腐。巫山又有很多得天独厚的适合泡泡菜的自然资源和优质食材,让巫山泡菜自成体系。经过千年岁月的沉淀,泡菜已经与巫山人的生活融为一体,巫山人爱泡菜,善制泡菜,是遗传基因里的密码所致,是定格在童年的味觉记忆。巫山泡菜,就像古老的巫山一样,将生生不息,源远流长!

(作者系巫山县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、重庆烤鱼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)

编辑:朱阳夏

责编:陈泰湧

审核:冯飞

标签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人人产业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  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